一本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手机/欧洲一级视频/国产片尤物网站在线观看/被多个强壮的黑人灌满精 - 久久免费视频网

行業資訊
   
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磁盤陣列主流芯片組磁盤性能對比測試
發布時間:2011-12-24
瀏覽人數:4902

現在的處理器和顯卡已不再是系統的性能瓶頸,對用戶而言,硬盤性能才是最關鍵的。哪一款芯片組才能發揮硬盤的最大性能?通過評測找出答案。

常見的三大硬盤“形態”
機械硬盤

既然要找出最能壓榨硬盤性能的芯片組,那么我們必須先了解現在用戶常用的硬盤有哪些形態。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購買單個機械硬盤是最常見的,即使一些需要大容量硬盤的用戶,哪怕多買幾個硬盤來存儲,但是就性能而言,和單硬盤是沒區別的。購買機械硬盤的好處是,價格相對便宜,使用中風險系數較低(相比固態硬盤和RAID模式而言),雖然傳輸性能相對較低……通常來說,同款機械硬盤的理論性能在不同的芯片組中差異較小,不過實際應用中,不同芯片組的實際讀寫性能卻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在小文件的連續讀取上。

 

機械硬盤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同時容量較大

固態硬盤

而對于性能有要求的用戶,則有兩個選擇。如果用戶需要較高讀取性能的,那么就會選擇固態硬盤。固態硬盤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擁有極高的數據讀取性能,但是不同的系統以及不同的芯片組對于固態硬盤的優化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款固態硬盤,在不同平臺上也有不同的性能表現,對于那些對磁盤性能要求較高的用戶,哪一款芯片組最“契合”固態硬盤,想必也是非常關心的。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固態硬盤寫入性能有限,寫入次數也有限制,而現在的固態硬盤雖然寫入性能大幅提升,但是考慮到寫入次數和容量,尋修網http://www.seekxiu.com/不建議用戶使用固態硬盤多次寫數據。

 

RAID模式

除了普通機械硬盤以及固態硬盤以外,目前硬盤第三種形態就是RAID模式了。實際上,固態硬盤的原理在某種程度上和RAID很接近。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盤(物理硬盤)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盤組(邏輯硬盤),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盤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RAID模式不僅局限于機械硬盤,同樣適用于固態硬盤,不過為了同時兼容硬盤容量和性能,大多數用戶選擇組建RAID時,都使用了機械硬盤。RAID模式常見的是RAID 0以及RAID 0+1,其中RAID 0不但能提升磁盤性能,同時還能不損失硬盤容量,不足之處是只要一塊硬盤出現故障,整個RAID 0系統的數據都要報廢;而RAID 0+1以及其他RAID模式,則可以保證數據安全,但是卻要損失硬盤的容量作為備份。從使用RAID的用戶來看,考慮到價格和容量,大多數用戶還是選擇了RAID 0。

 

RAID原多見于服務器,現在也常用于普通桌面系統

五款芯片組登場亮相
880G芯片組

880G芯片組問世也有一年多了,這款芯片組采用的南橋芯片是SB850或者SB710,這兩款南橋芯片組的區別只是USB接口的多少、是否支持SATA 6Gbps以及RAID模式的不同,實際上在磁盤性能上并無太大差異,所以880G芯片組不但能代表8系列主板的磁盤性能,其實也代表了AMD 7系列主板的磁盤性能。880G主板是目前主流的AMD主板產品,它的磁盤性能可以說是AMD除了9系列芯片組以及APU平臺外最強的。

990FX芯片組

990FX芯片組是目前AMD定位最高端的芯片組,它依然采用南北橋分離的設計,其中南橋使用的是AMD最新的SB950南橋芯片,這顆芯片在磁盤性能上和其他9系列的芯片組相似,只是功能有所增強。SB950和SB850在設備數據上比較相似,但是磁盤性能是否也相似則不得而知。在我們的測試中,大家可以看到8系列芯片組和9系列芯片組在不同硬盤形態上的性能表現。

A75芯片組

作為APU平臺的御用芯片組,A75主板的性能表現也是人們所關注的。特別A75芯片組采用了單芯片設計,沒有南北橋之分,這也讓人們對硬盤在它上面的表現充滿了期待。此外,A75芯片組是現在AMD最晚推出的一款芯片組,理論上而言,它對目前設備的支持,包括固態硬盤,也應該是最完善的。A75芯片組支持原生4個USB3.0以及6個SATA 6Gbps接口,支持多種RAID模式,對于需要更多磁盤功能以及擴展功能的用戶來說,采用A75芯片組的主板相當有誘惑力。

h61芯片組

盡管H61是LGA1155平臺中最低端的芯片組,但是和P67和H67相比,H61的單芯片在工藝和功耗上完全一致,三款芯片組的區別只是一些功能上的差異,比如說Intel的高清視頻技術以及SATA 6Gbps的支持。所以單純從性能上而言,無論是磁盤性能還是其他方面,H61并不遜色于其他兩款LGA 1155的芯片組。由于現在大多數使用LGA1155平臺的獨立顯卡用戶,在不超頻的情況下比較喜歡采用H61主板,所以H61就成為了目前Intel在市面上的主流產品,它的磁盤性能也能代表Intel在這一代平臺上的造詣。

Z68芯片組

作為目前Intel在民用市場最高端的芯片組,Z68可以說兼顧了H67以及P67的所有功能。此外,在功能方面,Z68還加入了顯卡切換功能以及智能響應技術,其中智能響應技術將傳統的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的特點融合在了一起,大幅提升了系統的磁盤性能。可以說,和其他幾款LGA1155芯片組相比,Z68的變化還是相當顯著的,不過它是否能最大程度發揮目前主流硬盤形態的性能呢?相信這是所有高端用戶都關心的問題。

測試平臺與說明
測試平臺

處理器:Intel Core i7 2600K

AMD PhenomII X6 1090T

AMD A8-3850

主板:AMD 880G主板

  AMD 990FX主板

  AMD A75主板

  Intel H61主板

  Intel Z68主板

顯卡:AMD Radeon HD 6850

內存:宇瞻DDR3 1600 4GB×2

硬盤:希捷酷魚XT 3TB(系統盤)

  希捷7200.12 1TB×2(單硬盤以及RAID 0測試用)

  Intel 40GB x25-v(固態硬盤測試用)

電源:航嘉多核X7-900W

顯示器:AOC 619FH

操作系統:Window 7 64bit中文版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我們不是測哪一種硬盤形態的性能最強,而是測三種主流硬盤形態在不同芯片組下的性能表現,所以讀者最應該關注的是,在使用相同硬盤的情況下,不同主板之間的磁盤性能數據。通過5款主板之間的數據對比,我們就能輕易了解到,單硬盤、固態硬盤以及RAID模式在哪一款芯片組上最能發揮出性能。這樣那些對硬盤性能很看重的用戶,就能在升級或者裝機時,根據自己的硬盤形態選擇最適合的主板。

盡管磁盤性能受其他設備的影響很小,但以防萬一,在測試中我們選擇的其他配件都屬于高端產品,這樣我們可以在其他設備不成為系統性能瓶頸的前提下,專注地觀察硬盤的性能表現。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選擇的硬盤產品,并不算目前最高端的,價格和性能比較適中,這也符合目前的市場狀況以及用戶需求,同時并不影響我們對比不同芯片組的磁盤性能。

在測試中,我們不但使用了專業的測試軟件,比如PCMark Vantage、HD Tune Pro、SiSoftware Sandra來測試硬盤的理論性能表現,同時我們還采用了實際拷貝的方法,來測試硬盤的讀取寫入實際性能。考慮到固態硬盤的特性以及用途,所以在測試項目上,固態硬盤和其他兩種硬盤形態略有一些不同。此外,在RAID模式測試中,將使用兩塊硬盤,測試最常見的RAID 0模式

單機械硬盤篇
優勝者:Z68芯片組

從單硬盤性能的比較來看,在測試整體硬盤性能的PCMark Vantage中,幾款芯片組的差異不算太大,較強的是990FX和Z68芯片組,其他幾款芯片組和它們分數相差不到200分,這也意味著對于單硬盤而言,在日常應用方面,選擇什么芯片組都差不多。

而在測試硬盤性能理論的HD Tune Pro以及SiSoftware Sandra的項目中,幾款芯片組就表現出一些不同了,在HD Tune Pro中,990FX和Z68芯片組在讀取和寫入速度上要強于其他幾款芯片組, 這在我們的實際拷貝測試中,也很明顯的體現了出來,Z68和990FX在讀取和寫入實際數據時,所耗的時間整體要低于其他幾款芯片組。在SiSoftware Sandra的測試中,Z68則在大多數測試項目中都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充分展示出了Intel高端芯片組對硬盤的優化能力。

從整個測試來看,在單硬盤系統上,Intel的Z68表現是最好的,而H61則有點讓人失望。至于AMD方面,9系列芯片組雖然在測試中不算最強,但是相比8系列芯片組的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

小提示

如果在同盤模式下進行讀取和拷貝,無論是Intel 還是AMD的主板,硬盤的實際表現都要受到很大的影響。相比而言,AMD的芯片組在同盤模式下進行的數據拷貝,性能下滑程度要高于Intel,特別在拷貝多個小文件的時候,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

固態硬盤篇
優勝者:A75芯片組

固態硬盤本身的運行機制和機械硬盤不一樣,所以對機械硬盤性能發揮較為有利的芯片組不見得在固態硬盤上也能有的好的表現。從測試來看,受限于測試硬盤的本身性能,幾款芯片組在HD Tune Pro測試中的寫入速度實際都比較慢,不過在讀取速度上,h61(專題:H61主板選購指南)芯片組和A75芯片組則表現更好。H61盡管在機械硬盤上表現一般,但是在固態硬盤上,特別是讀取速度方面,表現相當不錯,4KB寫入和讀取的IOPS也是最高的一個,這頗讓人意外。

不過在其他測試項目中,A75則全面占優,無論是SiSoftware Sandra的文件系統測試還是PCMark Vantage的測試,它都領先于其他幾款芯片組,實際的讀取速度也是最快的。特別是在PCMark Vantage中,它的分數領先其他芯片組很多(PCMark Vantage的計算機制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這也說明了它對固態硬盤的優化的確相當出色。

讓人略感到意外的是Z68,這款在普通單硬盤表現最出色的芯片組,在固態硬盤的測試中,比我們預想的性能要低了一些。而990FX的表現僅次于A75,兩款AMD芯片組在固態硬盤上的優化如此出色,這的確讓我們沒有預想到。

尋修網http://www.seekxiu.com/小提示

Z68的智能響應功能是一項很有用的功能,只要擁有一塊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Z68就能將固態硬盤作為緩存為機械硬盤加速,使用起來也相當方便。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項功能必須將硬盤模式設置為RAID,如果用戶之前采用IDE或者AHCI硬盤模式安裝系統的話,要么正常進入系統但無法使用這項功能,要么BIOS中設置為RAID模式后進系統藍屏。

RAID 0篇
優勝者:A75芯片組

RAID 0模式的性能實際上是很考驗芯片組廠商的設計功力,包括驅動、對系統的優化等等都會影響到RAID 0模式的性能。而在我們的RAID 0測試中,由于測試軟件對主板或者驅動的識別尚未完善,所以某些項目的算分機制沒有形成統一,這樣就造成了某些項目的得分差異過于夸張。當然,HD Tune Pro的常規讀寫測試、PCMark分數以及實際讀寫的時間都是正常的,讀者和用戶可以以這些數據作為參考。

從測試來看,低端的H61主板對于RAID 0的整體性能表現較為一般,特別是PCMark分數上,落后其他芯片組不少。相比起來,Z68和A75在突出整體的PCMark測試中表現較好。A75在HD Tune Pro中得理論上讀寫性能是幾款參測芯片組中最強的,990FX的表現也不錯,而Z68卻意外地落在最后。

在其他項目上,Z68在文件索引測試中,性能比較突出,不過除了H61和880G,其他幾款芯片組和Z68的差異并不大。在實際拷貝測試中,Intel的兩款芯片組寫入速度都很突出,但A75只落后少許;不過在讀取方面,Intel的兩款芯片組則落在了A75的身后。綜合所有測試來看,A75在RAID 0模式中的表現要強于其他幾款芯片組,Z68芯片組雖然在理論讀寫性能上略有不足,但是其他測試項目的表現也能讓人滿意。

小提示

不少主板都采用了第三方磁盤芯片,第三方磁盤芯片的SATA接口,可以讓用戶在BIOS中自由設置硬盤模式,不受原生SATA接口的影響。利用這一功能,無需重裝系統,我們就能在系統盤為IDE模式時,將從盤設置為其他模式(比如將一對RAID 0硬盤掛在從盤上),以提升平臺磁盤性能。不過要注意,這種模式在Z68中是無法打開智能響應功能的。

工程師觀點:A75給人驚喜

AMD的磁盤性能一向受人詬病,從6系列到8系列,AMD相比起Intel的磁盤性能來始終有一定差距。但是從這次測試我們看到,雖然8系列芯片組依然在各種測試中不給力,但是無論是990FX還是A75都表現出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A75,在固態硬盤以及RAID 0測試中都有著上佳的表現。

當然,同盤拷貝時性能下滑過高依然是AMD需要正視的問題,特別對于單硬盤和單一RAID用戶,這個問題會嚴重影響應用時的體驗。從這點來考慮,我們認為,對于那些習慣將固態硬盤以及RAID 0設置為從盤的用戶而言,A75是提升系統整體磁盤性能的上佳選擇。

穩定的Intel

盡管在固態硬盤和RAID 0的測試中整體不占優勢,但對大多數使用單硬盤或者多個硬盤(不做RAID模式)的用戶來說,Intel的芯片組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在單硬盤的性能測試中,Z68顯然要強于其他芯片組,保持了Intel一貫的優良傳統,如果用戶想發揮單硬盤最大的性能,同時預算足夠的話,那么Z68顯然是不二的選擇。

此外,就Intel的芯片組來看,穩定是最大的優勢,Z68不但在單硬盤測試中表現突出,固態硬盤和RAID 0的測試項目中,它也有一些過人之處。而且即使是測試性能看上去偏低的H61芯片組,在同盤模式的讀寫狀態下,性能下滑幅度也不是很高,更不會出現一些拷貝文件時偶爾LAG的情況,這對一些普通用戶而言更加重要。

固態硬盤是王道

本次測試我們都是在統一的硬盤系統,以及統一的SATA接口下做出的測試,或許還不夠完美,但是足以佐證現在的主流芯片組對哪一種硬盤形態更“親切”。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主流的芯片組都已經支持SATA 6Gbps,但無論是單獨的機械硬盤還是以機械硬盤搭建RAID模式,受限于內部傳輸速度,即使硬盤采用SATA 6Gbps接口,也無法發揮出SATA 6Gbps的威力。

從這一點來看,除了采用更合適的芯片組外,要解決磁盤性能瓶頸的最佳方案依然是固態硬盤。目前支持SATA 6Gbps接口的固態硬盤越來越多,而像Intel、微軟這樣的廠商也對固態硬盤做出了特殊的優化和應用方案,用戶如果想要體驗磁盤性能的急速增長,不妨購買一款采用SATA 6Gbps接口的固態硬盤作為從盤,并以讀取數據為主,這樣在大多數應用中,用戶都會體驗到不同于機械硬盤的快感!

 

新聞資訊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20-87518715

聯系郵箱:services@picusit.com

公司名稱:廣州啄木鳥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100號中明大廈1601

熱線咨詢電話:

020-87518715

公司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100號中明大廈1601
手機掃碼查看更多
如有問題咨詢請及時與我們溝通,我們會為您詳細解答!
Copyright ? 廣州啄木鳥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100號中明大廈1601

網站首頁

公司介紹

服務項目

成功案例

技術動態

聯系方式